【志氣3大膽越限】2016校園巡迴論壇成功大學場爆棚振人心
2016-11-30

志氣/Best Pratice 實現未來典範


2016 年志氣 3:大膽越限,首場校園巡迴論壇於成功大學熱鬧登場,現場坐滿青年學子,聆聽和他們同世代的跨界青年故事,超越限制、跨越國界、模糊界線,大膽走出去、讓世界走進來。


第一位登場的可成科技研發工程師洪仲凱去年離開校園,工作年資才一年,卻經歷了豐富的海外實習經驗。台南一中畢業後,洪仲凱到密西根大學唸材料工程,碩士轉唸工業工程,再到哥倫比亞大學讀管理工程碩士。洪仲凱在國外實習時感受到國際級企業對人才的投資,實習前兩週就去了五個國家,為的是到不同工廠瞭解生產線的運作,最後在三個月內和兩名組員於波蘭共同完成了渦輪增壓器的彈性生產線設計,甚至被公司採納使用。而路易威登(LV)的實習經驗,則讓他和組員們完成了不同店面的新品銷售預測模型。這些海外歷練過程雖辛苦,卻也相當難忘和可貴。


《換日線》作家、滿點教育創辦人陳育珩則分享自己大膽走出去、世界走進來的經歷體驗。陳育珩笑說自己走的都是旁門左道,但卻激發了她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唸到博士班都沒有出國留學念頭的她,卻因一趟紐約訪友行程,而萌生了走出去的想法。發現英文能力並非是出國的限制後,她寫了三、四百封英文履歷投遞給設有能源相關科系的美國學校,最終獲得芝加哥大學青睞,直接飛去做博士後研究。研究結束後,為了留在美國,她找到當地業主一起投資合夥開店。陳育珩說,這段國際經驗讓她大開眼界、見識到許多頂尖人才。只要跨出去 就能為自己創造機會。


為協助未來新世代找到新方向,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氣象,經濟部技術處期望能建立與青年族群溝通的平台,以傳達台灣 2030 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契機與願景。活動當中,資策會 MIC 主任郭家蓉從市場趨勢研究的角度,和青年學子分享 2030 年、也就是 15 年後的全球趨勢和市場在哪裡。2030 年全球人口數量會從目前的 70 億成長至 83 億,郭家蓉表示,高齡化是許多國家同樣要面臨的問題,衍生出來的需求便是商機所在,包括高齡照護、智慧型醫療等;由於勞動力人口減少,全球許多企業都正積極研發機器人以取代傳統人力。整合 2030 年七大全球核心發展趨勢與關鍵議題分別為:高齡化、少子化、都市化、網路普及、氣候變遷、資源有限、局勢不穩定。郭家蓉建議學子們,從事業、工作、家園和未來四大方向去思考,問問自己準備好了嗎?


最後登場的跨世代論壇,則由中原大學策略長吳肇銘博士主持,吳肇銘請論壇嘉賓建議年輕朋友在求學階段可以做哪些準備去越限。可成科技研發協理李士瑋表示,多爭取到不同產業、不同公司的實習機會,以幫助自己找到未來目標。洪仲凱則強調,「用力去發展自己的興趣,這些會回頭變成你最有用的工具。」郭家蓉建議多跟已畢業踏入社會的學長姐聊聊,並且廣泛吸取知識,了解未來趨勢。陳育珩則說:「世界非常大,不只有美國、歐洲,多涉獵、多看看,選擇自己喜歡的。」


最後,論壇嘉賓各以一段話鼓勵青年學子,洪仲凱:「如賈伯斯所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對自己有興趣的東西,要努力去追求。」李士瑋:「期許大家要有一對翅膀去大膽越限,右邊翅膀是自信,左邊翅膀是知識及語文能力」。郭家蓉:「每天的決策都可以做小小冒險,不停累積能力和能量,等到機會來了就好好把握。」陳育珩:「只要跨出去就一定會有收穫。」


吳肇銘舉馬戲團大象為例,有力量掙脫繩子的大象,因為從小被綁在鐵柱上無法掙脫,於是產生掙脫無用的想法,直到長大後都沒想過要衝破界線。「是時候把繩子解開了,只要往前走就有機會看到不同的世界。」吳肇銘以此期勉年輕學子大膽越限,期待 15 年後換他們坐在這裡分享自己的故事。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