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_WeBelieve青年校園座談_創業場(1040604).pdf
勇氣、智慧
青年校園座談 點燃創業火種
「喜歡從0到1的無限可能,創造非你不可的獨一無二?」「在市場中看到機會,在人群中找到夥伴,願意一頭栽入把手弄髒?」「踏出創業的第一步,資源該從何尋找,遇到困難又該如何克服?」創業,是許多年輕人對生涯的憧憬,但要創業成功,往往不是那麼容易。
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第三場「We believe 青年校園座談」,邀請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與徐薇文教機構創辦人徐薇,以過來人身份給予創業者最真誠務實的建議。
創業,看似熱血又自由的選擇,背後卻有著不為外人道的艱辛,而且必然同時存在各式各樣、意想不到的機遇與痛苦試煉。退伍後貸款一千五百萬元、赴往南投竹山,打造山區民宿「天空的院子」的何培鈞,與二十五歲就在台北南陽街創業開設英文補習班、如今成為補教界天后的徐薇,在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第三場「We believe 青年校園座談」上, 與現場聽眾分享他們在創業之路的辛酸與快樂。
敢變! 就有舞台
何培鈞做自己所愛的事
六十八年次、大學讀醫管系的何培鈞,在大二那年,為南投竹山一間廢棄百年古厝拍照後,就立志退伍後要找回古厝文化。
何培鈞是班上少數不繼續攻讀研究所的學生,他把古厝照片拿給老師看,老師反問他要用哪種方法找回古厝文化,這才讓空有夢想但毫無準備的他,開始思索經營古厝文化的方式。
「用民宿,可以讓旅客停留當地的時間最久!」為此,他開始跑圖書館大量閱讀傳記、商業雜誌,來瞭解社會各行各業、真人真事的經營經驗,並在大四到處跨系、跨校聽課,豐富自己休閒管理的知識。
退伍後,他跑了十六家銀行談房貸,最後終於拿到一千五百萬元貸款,買下九百多坪的竹山古厝,並花了一年時間修復古厝。背著鉅額負債的他,戶頭最後僅餘十六萬元。
將挫折用簡單邏輯轉念
何培鈞為古厝命名「天空的院子」,頭一個月開張,收入只有八千元,無法應付一個月六萬元的房貸。「幾個月繳不出房貸,收到銀行的通知信,料想房子很快就要被清算、法拍。」當時沮喪的他轉了一個念頭,用簡單的加減乘除分析每個月的收入目標,發現一個月只要賣出十二個房間,或是整棟民宿客滿兩晚,就夠讓他付得起房貸。
這個邏輯振奮了他,他白天騎摩托車到處拜訪企業老闆,推銷「天空的院子」;晚間用十多個PTT網路帳號,宣傳住在「天空的院子」有多好。他還親手寫信給各縣市的文化局長,告訴他們「天空的院子」的故事。
結果,南投縣文化局長親自帶著音樂家馬修連恩來「天空的院子」住宿,並製作「天空的院子」音樂專輯入圍金曲獎。從此,「天空的院子」知名度大開,進入一年接待逾四萬人次的穩定經營,何培鈞接著用民宿觀光促進當地產業永續發展,並成立「小鎮文創」,整合竹山旅遊資源,號召年輕人以專長換取住宿,為人口老化的竹山注入創新想法、拓廣視野。
「就業與創業,都是人生選擇。重點是找到自己有興趣做的事情,並做出最壞打算,然後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全力以赴,為社會製造安定的能量,這社會就不會這樣紛擾、變動。」何培鈞是這樣看待年輕人創業的態度。
志氣! 走不同的路
徐薇依專長選擇補教創業
年近五十歲、講起話不時發出開心笑聲的徐薇,當年她考上台大外文系時,在市場擺攤做生意的媽媽為了湊學費,差點耽誤她的註冊時間,結果她被註冊人員酸言酸語羞辱到流淚。
之後,她決定半工半讀支付學費,並想賺更多的錢改善家中經濟,把整個課餘時間全拿去接雜誌社的校稿案子、翻譯英文小說,或到餐廳端盤子、補習班教英文,她說當時看著存摺存款數字不斷增加,是她最大的興趣。
為了證明她的英文夠好,她主動爭取到當時享譽國際的「大衛魔術師」來台時的隨行口譯工作,也因此帶動她的補教生意。到了大四時,她一個月已可以賺得十二萬元的收入,「做補教是勞力錢,但我每一次都盡心盡力投入。」
小蝦米對抗南陽街大鯨魚
大學畢業後,徐薇曾因為想學做生意,到外商公司當秘書,卻發現這工作不適合自己。後來,她到南陽街找補教工作,當時一位補教老闆開出一個月保證薪水二十萬元的價碼,讓她看到自己的教學身價,反而興起創業念頭,以小蝦米之姿在南陽街大鯨魚環視下,成立補習班。
徐薇打出暑假免費上課、收集個人化廣告紙享有減價等促銷策略,吸引家長眼光。同時,也因為她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英語能力的教學表現,逐步站穩南陽街補教市場。期間,她遇到同業競爭對手發出攻訐黑函逼她退場,她與協助補教事業經營的先生,兩人想辦法解決挑戰。
在SARS時期,學生人數驟減三成,她的先生悲觀地想收掉補教事業,但她樂觀以對,沒想到SARS快速退場,困境也隨之消失。
從SARS危機中,徐薇看到轉機,開始發展遠距教學,並意識到少子化社會來臨,在二○○八年轉進國小補教市場,推出個人品牌的「徐薇英文國小精英班」,如今兩百多家加盟店的經營規模,就跟超商一樣。
「很多人會問,就業與創業哪個重要?我覺得選擇比努力重要!當年不怕死,我選擇決定自己開補習班。」她時常鼓勵年輕人,貧窮是一件好事,用樂觀心態面對困境,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而且年輕人不該待在舒適圈,要有勇氣去做自己最擅長、有市場遠景的行業。
吳肇銘院長:創業需要勇氣與智慧
很多人把創業當作人生職涯的終極目標,但是當中充滿的酸、甜、苦、辣,超出創業者的想像。擔任「We believe 青年校園座談」主持人的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吳肇銘,不只一次向現場的年輕學子提醒:「創業原本就不是容易的事!」
吳肇銘說,創業需要勇氣,無法照著大家預先安排的路前進,也沒法乖乖坐在辦公室裡,而是必須面對市場、克服各式挑戰。創業也需要智慧,需要懂得行銷、熟悉財務、學會人際溝通、看懂市場變動,而且這世界的變化遠超過創業者的想像,必須養成很高的抗壓力,因為每天起床後,得煩惱今天公司做了多少生意、員工會不會抱怨、國家法令會不會改變。
「與其說他們是創業家,還不如說他們是夢想實踐者。」吳肇銘這樣評論。吳肇銘認為,在付諸行動、做出決定前,必須將自己不足之處趕快補足。創業者須具備勇氣、掌握資訊,才能比別人多一些機會,同時也要善用從不同經驗所得到的經歷,凸顯自己的特色、靈活應變市場的需求,創造差異化,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