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第573期|有行動、不放棄。夢想才會實現
2015-05-27

02_WeBelieve青年校園座談_就業場(1040514).pdf



有行動、不放棄

青年校園座談 夢想才會實現

 

「面對求職的層層關卡,如何在找路的途中描繪未來的輪廓?」「如何能夠選己所愛,如何能夠自信展現,又要如何許一個更有未來的職場大環境?」年輕人對踏入職場就業有些疑慮、有些茫然,或許就是欠缺一點點指引。

 

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場「We believe 青年校園座談」中,邀請前阿聯酋航空空服員的作家李亭瑩,以及知名廣告人、群邑集團台灣分公司董事長暨總裁余湘,分享他們如何做好就業準備、活用自己掌握的優勢,找到自己的職場舞台。

 

再過一個月,又到了畢業季節,莘莘學子投入社會工作,總會煩惱自己踏進職場的第一步是否正確?在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場「Webelieve 青年校園座談」上,年輕聽眾期待從兩位講者寶貴的職場經驗,找到準備就業的指引。


image.png


敢變! 就有舞台

李亭瑩全力做好每份工作

 

空姐,是李亭瑩從小到大的夢想職業。即使身高只有一五八公分,她仍然爭取到阿聯酋航的空服員工作。

 

大學讀室內設計系的李亭瑩,曾到英國進修,回國後當了設計助理,發現自己不適合,做了三個月就離職。後來,她教了一年半的美語,在這中間,空姐夢想仍舊招喚著她,給了她逐夢成真的動力。

 

「我身高不高,還是努力考空姐,之前面試過新航的地勤,我以為自己從國外回來能從容面試,但是失敗了。」挫折來得很快,但李亭瑩未被打倒。

 


image.png

知彼知己 拿出優勢贏得工作

 

有一回李亭瑩看到阿聯酋航徵才的廣告,再度鼓足勇氣去報考。「進入一間公司之前,要了解公司基本資料。」她了解阿聯酋航報考的條件,發現這家航空公司海報上的女空服員都擦著大紅口紅,綻露白齒地開心笑容,於是她特地練習這樣的妝容與笑容。

 

在考試前,李亭瑩到空服員補習班上課,加強英文口條與儀表。為了能順利觸摸到機艙行李櫃,她還勤練瑜伽,拉長手臂。她以親切笑容、應對得宜、善於團體溝通、具備自我能力等優點,通過考試,進入阿聯酋航。

 

「空姐光鮮漂亮、可以環遊世界,但是也得面臨作息顛倒、嚴重時差,應付上百乘客位的大小事⋯⋯每天遇到的同事都不同,要在五分鐘內認識、適應不同人種的同事,才能一起合作處理航班。」她說。

 

李亭瑩歷經六年獨居杜拜、飛航全球的日子,最後因思念家人而轉職成為作家,拿著自己累積的空姐經歷故事,找出版社出書,順利進入寫作圈。「我做每一份工作全力以赴,有夢就敢去追。」她鼓勵現場聽眾不要放棄夢想,並且要為實現夢想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在逐夢裡學到的經驗,將為自己滋養豐厚的職場能力。

 

志氣! 走不同的路

余湘淋漓盡致做好每個角色

 

有「廣告教母」稱號的余湘,本身就是台灣廣告界的傳奇人物。

 

在學生時代,余湘曾是游泳破全國紀錄的水中蛟龍,但她捨棄直升保送師大體育系,一心想改善家中經濟的她參加大學聯考,考上商專夜間部。成為大專生後,一家廣告公司找她拍奶粉廣告,要她在水池裡來來回回地游泳。曾是游泳選手的她,認為折返不停地游泳,根本是一件輕鬆事,她開心地賣力游泳,但廣告公司覺得她很敬業,找她來打工做總機小姐。

 

「這個工作機會找上我,我之後從來就沒找過工作,是一路被挖角。」余湘風趣地說。從總機小姐做起,她從未離開過廣告圈,最後成為台灣媒體廣告圈天后級的大人物。

 

「成功真實面貌並不是光鮮亮麗,而是平凡無奇、不起眼的。」余湘向現場聽眾分享了這句話後,伸手向大家秀出戴在手指上的大鑽石,然後接著說,「在大鑽石後面,你們看不到我的手掌上卻長著很多繭。我為了能實現戴上大鑽石的夢想,也是花了很多時間努力去工作。」

 

余湘說,自己淋漓盡致地好每個工作,做什麼像什麼,哪怕是到了懸崖邊,沒見到來路,她也會選擇縱身一跳,搏個可能會找到出路的機會。

 

image.png


花香了 蜜蜂自然來採蜜

 

余湘也曾遭遇挫折,因奧美重男輕女的公司文化,無法獲得拔擢,流下進入職場的第一行眼淚。「我離開奧美去學英文,我要讓舊公司後悔損失我這個人才。」七年後,奧美回頭邀請她到傳立媒體擔任總經理。這場「公主復仇記」的上演,讓她得意至今。

 

「我時常跟年輕人說,如果你無法飛翔,就用跑的;如果無法跑,就用走的;走不動,就用爬的。無論如何,就是不要放棄!」余湘勉勵觀眾,人生不是事事如意,第一份工作也不是永遠的工作,但只要把它做好,就永遠有找到其他適合工作的機會。

 

余湘認為,她因為工作表現高度熱忱,散發迷人香味,吸引很多貴人幫助她。她希望年輕人喜歡現在這份工作,展現高度熱忱後,會散發迷人氣質,就像花香了,蜜蜂就會來採蜜,「貴人也像蜜蜂一樣被吸引過來,而且不斷出現。」

 

吳肇銘院長:夢想靠要行動去實現

 

「We believe 青年校園座談」進入第二場,同樣吸引報名滿座的聽眾。

 

「各位為何坐在這裡?各位為何坐在這裡?各位為何坐在這裡?」一開場,座談主持人的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吳肇銘特地向年輕聽眾重複講了這三句一樣的,提醒他們來參加這場座談,就是因為他們在乎自己的未來、在乎職涯的發展。

 

吳肇銘勉勵聽眾,務必要從這兩位講者的就業過程、接觸人事物的經驗,讓自己有參考的起點,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錯過同樣的機會,這將會比其他沒進來參加座談的青年、中年朋友,擁有更多的機會。

 

「夢想沒有行動去實現,就是空想、幻想。成功的人有夢想,有夢想的人不一定成功,行動力是關鍵。」他強調,有些事情儘管不能改變,但努力改變其他可以改變的地方,掌握自己可以掌握的事物,「就算要放棄,也要把自己準備好,去面對另外一場戰爭。」


image.png


Contact